科技的日益发达,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也是越来越强,尤其是在手机这方面。在手机经过滑盖、旋转、直板……这些造型之后,现如今的手机大都是“千机一面”—正面一块触摸屏,侧面或顶上有若干按键,除了极少数面向高端市场的手机还保持折叠造型,就连苹果和安卓手机也都是千机一面。
对于生产商来说,为了能第一眼就能爱上自己,手机能在造型上下功夫的,基本上是只有外壳材质了。纵观市场上的主流品牌三星一直坚持用塑料外壳,索尼则偏向于在旗舰产品上使用玻璃背壳,HTC是金属材质的支持者,苹果的历代iPhone则几种材质都用过。
不同的手机材质各有何工艺难点?成本差多少?塑料、玻璃、金属,三种主流手机材质,其实各有优劣。毫无疑问塑料材质是绝对主流。当我们打开手机包装的第一眼先看到的是显示屏部分,把手机拿在手上,整体材质就一览无遗了,手机之间的决胜,很大程度上是从这个环节开始的。
如果单看材质本身的成本,其实玻璃和金属不会比工程塑料高出多少,但是在制作过程中,塑料外壳的工艺已相当成熟,可塑性强,信号接收能力也最佳。把这些因素考虑到手机材质的综合成本中去,塑料的价格优势便十分突出了。
对比塑料材质而言,玻璃材质则是显的比较高档大气,但是比较容易损坏。对比工程塑料,玻璃和金属也是常见的手机材质,但使用范围远没有塑料广泛。无论塑料还是金属,都能做出具有弧线的手机背壳,但碍于成本和实用性,玻璃背壳大都是平整的,加上正面平整的玻璃屏幕,整部手机看上去呈扁平的长条矩形状。 在热门手机中,最先采用玻璃材质的是苹果iPhone4。后来包括索尼Z系列高端机型、谷歌自有品牌手机Nexus4、最新上市的华为P7,以及锤子手机,采用的都是双面玻璃材质。
和工程塑料相比,玻璃外壳的手机看上去更显档次。和金属相比,玻璃材质的制造工艺则低一些,无论是上色还是成型,技术都比较成熟,而且玻璃不会像金属那般对无线电信号产生影响。
不过,就像眼镜、茶杯等常见的玻璃制品一样,在使用过程中,人的指纹很容易吸附在玻璃上,需经常擦拭才能保持光洁干净。另外,玻璃易碎的问题在手机上也无法获得改善。无论是早期的iPhone4还是后来的Nexus4,常常会出现玻璃外壳被摔碎龟裂的问题。而容易令人忽视的是,由于玻璃外壳造型平整,四周多有棱边,如果手机尺寸较大,过宽,长期握持会感觉有些割手。
金属材质和塑料材质、金属材质想比较而言,金属最“尊贵”难度也是最大的。从功能机时代,金属材质的手机便是高端的代名词,到了智能机时代也是如此。金属外壳手机之所以“高贵”,并非因为材质本身的成本,而是在制作过程中对工艺的要求非常高,且良品率较低。从iPhone5开始,苹果恢复了初代iPhone所使用的金属机身,它所采用的是一种阳极氧化铝工艺,但即便工艺设计能力如苹果者,还是不能完全“驾驭”这种材质。
除了涂漆难以牢固附着外,金属外壳制作过程中良品率较低也是无法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。比如去年初发布的新HTCOne,有未经HTC官方确认的供应链消息称,该机采用的金属外壳良品率只有4成左右。也就是说做10个外壳,只有4个能用,所以该机隔了好几个月才推出。
到了今年推出新品OneM8时,HTC索性直接用了一整块金属做外壳,使得整个机身90%以上为金属材质。这使得良品率大幅提升,产品也更为成熟,但代价是整机的制作过程变得很复杂,机身从一块航空铝合金材料切割、加工,再到注塑,基本成型就要花费近一个小时的时间。
更重要的是,金属材质容易影响手机信号,所以金属材质手机几乎都要采用外置设计,并通过特殊方式加强信号接收。 也正因为难度大,物以稀为贵,金属材质机身至今仍是手机产品中最尊贵的代表。
不同材质的手机都有其有优势和劣势,但是相比而言,商家更加倾向于塑料材质的使用,这也使得塑料材质的手机成为市场的主流